红星新闻 | 专访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黄聪:融合巴蜀风韵与国际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园艺盛会
2024-03-25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彭惊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于4月盛大开幕。


世园会主会场规划有哪些亮点?建筑有哪些特色?场地会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利用?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林同棪国际中国副总裁黄聪博士,为我们揭秘世园会主会场建设背后的神秘面纱。


林同棪国际作为2024年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的主要设计团队,与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设计大师共同为本届世园会贡献专业力量。他们为本届世园会提供了从策划到园区整体规划,再到总体市政景观方案设计,部分核心场馆、驿站建筑设计,以及全过程驻场的技术服务。


目前, 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的总体建设进度已经超过96%,待开幕后,游客将在成都世园会一睹五大洲奇珍异草同园竞放的盛景。

1

▲黄聪

巴蜀风韵+国际化

“让游客看到世界园艺的多元化”


走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主会场的门户——综合服务馆。大气磅礴的曲线勾勒出盛放的花朵,远远望去,综合服务馆宛如盛开的芙蓉花喜迎八方来客。

2

▲综合服务馆(主入口) 王效 摄

综合服务馆作为游客进入世园会的核心主入口,如何让游客在来到成都世园会的第一眼就强烈地感知到“成都特色”,是规划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门,那就没有成都世园会的专属意义。所在设计之初,我就在思考如何让它更有成都印记,让来自世界的游客感受到在地文化特色。”


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激发了黄聪和团队的创作灵感,最终,综合服务馆以芙蓉花+汉阙的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四川魅力。“综合服务馆的设计理念源于极具地域文化属性和门形概念的‘蜀汉阙’,又融合了芙蓉花造型,演绎出‘芙蓉双阙共迎宾’的标志性入口形象。”

3

▲锦云楼 王效 摄

在地文化的体现在成都世园会比比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区内有一座形状特别的桥,它连接了多个重要展示区,是整个世园会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桥线条灵动弯曲,造型新颖。“灵感来源于四川特色竹文化的竹编桥,将竹编轻盈的形态和竹篾灵动的线条融入在设计之中,把整个桥打造成了独特的文化展示艺术品。”


如何在成都特色的语境中体现国际化,也是团队在规划、设计之初重点考虑的问题。

4

▲2024成都世园会会场建筑 王效 摄

成都世园会共建设展园112个,参展城市实现了五大洲全覆盖。“在这里,各国园林大师的造园手法,世界各地园林和人居环境融合的集中展示,以及中国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及川派园林相互辉映,呈现世界园林的多元风格。”黄聪说,“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这里展现他们各自以园林艺术营造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征。在这里,传统和现代结合,东方和西方文化融合,让游客可以看到世界园艺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元化。游客们能够在世园会集中浓缩地体验全国、全世界的园艺盛宴。”


高颜值+低能耗

低碳、绿色、节约理念贯彻世园会


2024成都世园会全面贯穿绿色发展主基调,首创编制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将“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办会理念始终贯穿于筹备、建设、运营等各个方面。


低碳、绿色、节约,也是此次世园会规划设计的关键词。“在规划和设计中,我们尽量采取采用绿色、节能技术和低碳、环保材料,让成都世园会既展现高颜值,又实现节约办会。”


比如,综合服务馆的设计采用了低碳理念,伞结构体现出仿生美学和结构美学,轻盈半透的膜材料能提供舒适宜人的等候和入园体验。“伞状设计能够收集雨水,个性化的弧度能起到引导风的作用,让游客站在这里能感受到凉爽。”

5

▲综合服务馆(主入口) 王效 摄

穿过综合服务馆,便能看到不远处的花田驿站。花田驿站为现代木结构,贯彻了低碳理念,顶部设置太阳能板,会时将作为宣传科普双碳理念与展示低碳世园实践的互动空间。“花田驿站的电力来源为光伏发电,以自身产生的能源来供应电力。”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秉持着绿色环保的理念。比如挖出来的红砂岩,会进一步用于造景;充分利用拆迁建材用于路基,铺路面;最大程度保留园区整体地势形态,减少人工开挖……“在规划之初,我们充分尊重原址特色。比如,不同于以往部分世园会重新种植树木,本届世园会我们保留了28公顷原生态树木,这样既保留了原址特色,也让整个会场显得更加郁郁葱葱。”


场馆再利用+产业合作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园艺盛会


世园会后续如何实现有效利用?如何让更多普通市民参与、体验?


这些问题,在规划、设计之初,就成为黄聪团队的重点思考。他表示,团队规划的宗旨就是“不规划任何一个后续不能使用的建筑”。


“按照规划,那里我们会改造成社区服务中心,这里会是成都东部新区居民的婚姻登记所,这里会是市民的文化艺术中心,这个展馆会承接各种展览……”黄聪站在世园会观景点流云台对记者一一介绍道。“包括会场中的各个驿站,哪怕是一个200平米小建筑,在世园会后也会植入新的功能,实现园区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让其赋能产业发展,带动城市经济。”

6

▲南京园 王效 摄

比如利用场地内天然的冲沟筑坝而成的湖区也将同时兼具美学和娱乐功能。目前湖区水秀装置的安装已经完成,湖边设置的座椅能够让居民在夜晚坐着欣赏魅力十足的灯光秀、音乐喷泉等表演。“世园会期间、会后,这里都是一个公共演出场所与市民娱乐中心,大家可以在这里观看喷泉秀、音乐演出等等。”


不仅仅局限于后续场馆改造利用,黄聪说,未来还会将世园会与各个产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比如,通过和教育研学产业结合,让不同地方的学生来观赏园林,了解植物花卉,打造“世园会+科普教育”的新消费场景。“未来,世园会的各个核心建筑和驿站将持续对市民开放,塑造永不落幕的世园会社会效应。”他坚信,世园会的消费场景会不断创新升级,将成为成都又一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