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他们看到的,不止成都……
2024-06-17
来源:新华社

611日至14日,来自12个阿拉伯国家以及爱尔兰、瑞士、日本、韩国的20余名媒体记者与新华社“芝麻开门”工作室一行,在成都参加了“开放的中国——活力之城 创新之都全球媒体行”活动。


成都第一站,见证城市焕新与活力

成都第一站

东郊记忆是在原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现在,这里不仅汇集了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等多元文化要素,更是培育年轻力与创造力的时尚潮地。

埃及记者艾哈迈德·苏莱曼在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拍照

↑埃及记者艾哈迈德·苏莱曼在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拍照

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和繁星戏剧村,媒体团感受了数字艺术和现代戏剧带来的趣味体验。园区道路两旁的咖啡轻餐、潮牌服饰、潮玩小店等现代时尚业态也让记者们流连忘返,成都墙、火车头广场以及绿皮火车咖啡驿站,充分保留了工业遗址的历史底蕴,成为大家拍照打卡的热门场景。

毛里塔尼亚记者穆罕默德·阿提格与绿皮火车合影

↑毛里塔尼亚记者穆罕默德·阿提格与绿皮火车合影

在全国首个汉服主题艺术空间“蜀宴赋”,记者们不仅欣赏了优美的演出,还亲自体验了穿汉服的乐趣。在悠扬的古琴伴奏下,身着汉服的舞者翩翩起舞,灵动的身影跃然席间,仿佛置身于“一朝步入画卷,一宴梦回千年”的梦境。

记者们体验汉服换装

↑记者们体验汉服换装

来自毛里塔尼亚《人民报》的记者穆罕默德·阿提格兴奋地分享道:“这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体验,中国传统的服装、音乐、乐器与阿拉伯文化中的颇为相近,也许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中阿就已经产生了文化交融与碰撞。”

蜀宴赋舞秀表演

↑蜀宴赋舞秀表演

共享开放成果,体验“在成都,逛全球”


12日,媒体团来到成都市青白江区,参观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和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始发地,成都国际铁路港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记者们深入了解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在“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记者们了解成都中欧班列经行城市

↑记者们了解成都中欧班列经行城市

听完讲解,瑞士《新苏黎世报》记者金龙以及阿曼记者哈立德·穆萨接连发问,希望进一步了解国际铁路港的线路网络、进出口商品种类等情况。阿拉比亚电视台记者吉达·穆萨则对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媒体团听取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情况介绍

↑媒体团听取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情况介绍

随后,记者们还参观了位于国际铁路港核心区域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一个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展销及文化交流为主旨的开放平台,在这里即可轻松实现“逛全球,买全球”。

媒体团在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中的葡萄牙国家馆参观

↑媒体团在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中的葡萄牙国家馆参观

目前,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已落地意大利馆、法国馆、比利时馆等近40个国家的特色场馆。在参观德国国家馆时,德国籍的瑞士《新苏黎世报》记者金龙表示:“到这里就像回了家,这里的产品与德国的同类商品并无二致。”


科创赋能产业,成都“智造”的多种可能


探访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为媒体团成员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成都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的良好契机。媒体团参观了中心陈列的包括焊接、搬运、打磨、物流等重点应用领域的机器人智能制造设备,了解了中心在科研成果孵化、科技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情况。

记者们在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参观

↑记者们在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参观

透过这座创新中心,记者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也看到了成都对未来新兴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阿拉比亚电视台记者吉达·穆萨

↑阿拉比亚电视台记者吉达·穆萨在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做视频报道

踏入四川天味集团大门的一瞬间,一股火锅香气便扑面而来。成长于双流本土的天味集团,现已发展成以火锅调料和中式菜品调料为主的大型复合调味料生产企业,拥有 “好人家”“大红袍”“天车”三大品牌。参观过程中,记者们对智慧工厂全程不见一滴油的智能化生产线非常感兴趣,称其为美味“魔法”。

记者们了解了不同产品和川菜味型

↑通过品评环节,记者们了解了不同产品和川菜味型

热气腾腾的火锅、色泽艳丽的钵钵鸡、酸辣可口的酸汤肥牛……美食品鉴环节,大家沉浸在丰富的味蕾享受中,也进一步了解了四川美食的不同味型。在品尝清油火锅后,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记者李海仁表示:“虽然成都火锅有点辣,但真的太美味了!”

媒体团在参观智能化产线

↑媒体团在参观智能化产线。王鸿明 摄

结束美食体验后,媒体团还走访了成都金牌橱柜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观摩了橱柜家具制造的智能化产线的运作情况。这趟行程充分展现了成都在各产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也让记者们看到了成都智能化企业的发展势头。


“滚滚”流量,文旅热背后的成都密码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日本共同社记者花田仁美和日本《读卖新闻》记者山下福太郎,看到了从日本和歌山动物园归来的熊猫“雄浜”,激动地与其留影纪念。

日本共同社记者花田仁美拍摄“雄浜”名牌

↑日本共同社记者花田仁美拍摄“雄浜”名牌

基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也给阿曼《青年报》记者哈立德·穆萨留下了深刻印象,“我非常喜欢成都。成都不仅仅是一座干净整洁、美丽辽阔的城市,从对大熊猫的保护成效就能看出,这座城市规划科学并且充满爱心。”

也门记者法里斯·苏莱希与“大熊猫”比身高

↑也门记者法里斯·苏莱希与“大熊猫”比身高

媒体团还参观了成都市博物馆。尽管是工作日,馆内依然人头攒动,对于博物馆一楼正在举办的“寻找美洲豹·墨西哥古代文明展”,来自埃及门户网的外事新闻主编艾哈迈德·苏莱曼表示:“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其他国家的历史展陈,这非常棒,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

黎巴嫩记者利玛·哈尼在拍摄“说唱俑”

↑黎巴嫩记者利玛·哈尼在拍摄“说唱俑”

在看到“说唱俑”和“微笑俑”时,媒体团驻足观察,黎巴嫩《消息报》记者利玛·哈尼表示,这些陶俑和其他地方看到的不太一样,他们为什么都在笑?讲解员解释说,成都人历来都很乐观,这些1000多年前的陶俑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参观完博物馆,艾哈迈德·苏莱曼感叹道:“这次参观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埃及和中国在古代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更令我惊叹的是,中国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这真的非常难得!”


记者们还参观了位于锦江区的OST传媒,其培养的达人朱铁雄,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跟酷炫变装相结合,生产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短视频,也因此收获全网粉丝超2000万,成为国内现象级网络红人。

媒体团在朱铁雄工作室参观

↑媒体团在朱铁雄工作室参观

媒体团来到朱铁雄工作室,了解其创作模式,并观看系列变装短视频。当屏幕播放到舞狮、川剧变脸的情节时,在场不少记者纷纷模仿起相应的动作来。


东部新区,是现在更是未来


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媒体团来到东部新区,了解这座城市对未来发展的构想。

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院长吴哲向媒体团介绍远程超声操作示范

↑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院长吴哲向媒体团介绍远程超声操作示范

在成都未来医学城,外媒体验了乳腺癌微阵列可视化早期检测系统。“所有的检测仪器都在这了吗?”韩国联合有线新闻台(YTN)记者姜正奎惊叹于仅有平板电脑大小的先进医疗设备,并现场采访了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科研人员。在现场观摩远程医疗超声操作后,记者们纷纷表示,实时成像和远程诊断能为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带去福祉。

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记者李海仁与大邱园合影

↑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记者李海仁与大邱园合影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黄聪博士向媒体团介绍了“把建筑轻轻放在山水间”的设计理念。

参观过程中,来自新华社“芝麻开门”工作室的埃及籍记者慕佳琪,一边在埃及园留影,一边向旁人介绍着不远处传来的埃及乐器演奏声。另一边,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记者李海仁惊喜地发现,园内居然有他的家乡——韩国大邱市的展园。他愉快地表示:“我在中国出差过很多次,但我特别喜欢这次成都之行。”

世园会主会场

422日拍摄的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国际园艺展区(无人机照片),参展城市覆盖五大洲。(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行程是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后,阿拉伯记者团的首次中国城市行,他们的到来也为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活力。通过记者们的镜头和报道,不仅展现了一个充满发展潜力和文化魅力的成都,更呈现了一个开放创新、万千气象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