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成都人的屋头都能找到手工编织的物件,尤其是老一辈的家里,少不了竹椅竹凳或是蒲扇草鞋或是背篓箩筐......,这些纯手工制品做工精巧、美观结实被不少成都人赞为居家良品。
看起来似乎朴实无华但这其中的门道可都是实打实的技艺,心灵手巧的成都人将简单的原料通过一顿花式“编”,制成了一个个巧夺天工的手作,在成都万物皆可“编”。
↓↓↓
竹编
在成都,崇州道明竹编、邛崃瓷胎竹编等各类竹编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道明竹编作品展示
藤编
怀远藤编诞生于成都崇州西北部的“藤编之乡”怀远古镇,源于三国时期,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已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怀远藤编作品展示
棕编
新繁棕编入选成都第一批市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现今主要流行于新都区新繁镇所辖的公毅、锦水、曲水、通联、石云等村,形成了民间手工艺特色。
新繁棕编作品展示
绳编
作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津绳编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工艺繁复,有盘长结、盘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吉祥结等百余种传统结式。
新津绳编作品展示
老式“编”的款式大多还保留着过去年代的生活痕迹,但“编”这一传统的非遗技艺在新一代的年轻人的手中,正发生着从传统到新颖的改变,他们将“编”的技艺玩出了新花样、新门道。
看!竹子可以做成自行车!
酷爱运动的成都小伙阿布不仅将竹子做成的自行车骑上了天府绿道、骑上了青藏高原,还亮相了海外时装周。
他的竹子自行车旗舰店也将于月底正式开业,竹子自行车让他的生活越来越精彩。他说道:“想让大家骑着竹子自行车,这样更温暖的出行工具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转一转”。
看!竹子可以做成潮流背包!手机壳!
心灵手巧的“95后”张定娟着迷于竹编艺术,做出的竹编手机壳火遍网络,还做出了高定竹编包,她运用大胆的创意和用色,探索出了新的竹编表达形式,让竹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竹编小夜灯
看着一件件竹编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她说道:“做出年轻人喜欢的创意竹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挑战,也是乐趣”。
看!藤编编出巨大花篮!
采用横编、竖编、穿苹果花、打菱形等8种编织法,非遗传承人杨静,编织出高5.6米、直径3.2米的藤编花篮在国庆期间成都的大街上,绽放出节日的喜庆。她的作品同样展示海外,亮相了2023美国费城花展。
为了将藤编的技艺传承下去,她还策划了一场场“非遗进校园”活动,希望把藤编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里,她说道:“不仅要向全世界展现我们怀远的藤编技艺,更需要让它在下一代间传承”。
以竹为业的年轻人在花式“编”的同时,在当今人们追求绿色、健康、天然的年代,还将这门传统手艺赋予了新的生机,“编”动了乡村振兴,古朴乡村风与文艺范儿的道明竹艺村近年来成为了成都人周边游热门目的地。
在这座由非遗点亮乡村旅游的村落,文化书吧、养生小院、青年旅社、品质民宿竹文化的印记处处可见、处处精彩。
在这里杨隆梅成立竹编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尝试企业转型,不仅做出竹编茶杯、竹编滤茶器等常用器皿,还参与承接一系列室内装饰、公共艺术雕塑等项目,让道明竹编制品不再局限于日常生活用品。
瓷胎竹编传承人游伟,组织教授100余名当地群众从事竹编篾片、竹丝制作及竹制品的编织,带动了平乐镇当地劳动用具竹编和生活用具竹编销往全国各地,还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合作进行非遗研学教育。
推动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带来乡村研学,增加村民收入......
如果问成都人到底在编!什!么!那么答案就是他们在编的是一幅幅成都美丽乡村的新图景。
在成都如今“编”这门技艺,不仅成为了乡村致富的“金钥匙”,还吸引更多年轻人归乡,实现青年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在人与乡村的这场双向奔赴中焕发着全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