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再添两家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2023-12-26
作者:成都公园城市

竹,四季青翠、傲雪凌霜,自古就象征挺拔坚韧的品格,成都作为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加持下,近年来,成都不断下“竹”功夫,竹林风景线建设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2023年12月,按照《四川省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成都又新增两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和邛崃市火井镇三和现代竹产业基地。目前,全市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已达到12家。

1

2

靠山吃山

“小竹子”带来大变化

时值冬日,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内依然一片忙碌,竹农、加工商、竹编厂工人们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把竹资源转化为生态价值,再把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3

72岁高龄的杨袁斤是镇上的竹农,桂花镇竹产业的稳定发展为他和老伴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竹子长得很快,竹子是砍了大的,才能生小的。我一天砍100多根,竹子和人工费能有200元收入。以前老伴患有癫痫,目前在镇上的竹编厂工作,现在做起活锻炼着身体都变好了,也给家里年轻人减轻点负担。”

如今,在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内,有超过6000亩集中连片的慈竹林,均为当地村民自发种植。近几年,市公园城市局通过组织培训,号召竹农持续开展竹林密度调整、竹林复壮等工作,使得基地内的慈竹林相整齐、生长良好。

被竹农从山上砍下后,竹子运到桂花镇的加工厂就地加工,这一装一卸,每个工人就有两百元的收入。如今基地中,仅原竹采伐环节,就形成4支砍伐队伍,吸纳数百中老年劳动力。竹农通过销售竹材、基地务工、竹林康养经营等,带动了农户3000余人,创造了人均3万元以上的年收入。
桂花镇的竹子量大且物美价廉,这一优势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来此办厂。陈涛锦是当地电缆圈外围生产商,曾经出身贫寒的他通过经营这家竹编加工厂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年销售额已达到百万。

在桂花镇,像陈老板这样的竹材加工经营主体大大小小共48家,年收购竹材2万余吨。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仅靠竹子自然生长是远远不够的,在市公园城市局的指导下,当地科学开展竹林培育,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定期对竹篼、断竹杆、枯死竹杆清理,提高竹林产量。从而支撑当地竹编、竹片加工、电缆圈外围等用竹需求,目前当地收入已远高于彭州市的平均水平。

深耕竹产业 增绿也增收

绿意盎然、错落有致,作为“城市森林”的外延,川西林盘的生态价值正逐渐显现。依托川西林盘天然优势,成都市聚焦场景营造,大力塑造公园城市竹林景观。离成都市区近一百公里的邛崃,竹林是大美乡村的秀丽景色,也有销往城市的鲜美食材。

4

火井镇

冬季,邛崃市火井镇三和村苍翠挺拔的竹子随处可见。这里以慈竹、楠竹为主,年亩产量达1.6吨,年产竹材1.1万余吨。目前带动基地内农户3000余人,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31000元以上。

在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火井镇三和村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聚焦林下特色产业,促进农商文旅体全面融合发展营造出生态价值,转化场景,助力乡村振兴,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给出了一份绿色经济答卷。

截至目前,邛崃市已有六家“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为全市最多。在这里,竹林风景线建设与古法造纸文化、竹编文化、孝道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紧密结合。并通过园艺竹境、竹建筑等手法,打造特色集生态保护、竹产业、竹文化和竹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实现“山水、人居、林境”的和谐统一。

5

邛崃省级竹产业基地图

在竹文化的引领下,多种附属产品层出不穷并营造多元竹林消费场景,提升市民竹文化体验参与度积极推动了竹林绿色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和民生效益转化。

指尖上的非遗

编织乡村新风景

提及竹子还不得不提及古老的手工竹编技艺,瓷胎竹编、邛竹杖、聚源竹雕造型各异的竹编流传至今,与时代更新同步成为了持续推动现代竹业创新的动力,这些从竹文化中脱颖而出的竹制产品不断加深着成都竹业的发展。目前,成都市竹产品已由以前单一粗放经营转变到目前竹雕刻工艺品竹编等几十种系列产品。

在道明竹编的发祥地道明镇,这里以茂密的竹林而闻名于世,人们依竹而居、削竹为器,于是“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户户编花篼”的民间小令也流传至今。

6.1

道明竹编“熊猫竹侣”

在这座距离成都市中心50多公里的小村,形似“∞”的创意建筑“竹里”既是掩映在竹林之中的农家小院,也是当地竹产业创新发展的缩影。作为以竹编艺术品为生的艺术村落,村里随处可见正在编制各类竹制品的手艺人以及各式各样的竹编艺术品,村落因竹焕发出新生。

近年来,随着竹编技艺的不断出圈,创作者们也纷纷玩起了“跨界”和“联名”。这些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对象囊括了爱马仕、宝马、雷克萨斯等国际大牌和成龙、秦岚、刘诗诗等知名演员。让竹子不再只是一种易得便宜的生产原料,而是一座城市向外推广的媒介。
随着各项以竹编为核心的项目在竹艺村不断推进,如今竹编吸引决定扎根竹艺村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仅有出生于“竹编世家”的传承人,也有见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决定回乡创业的竹艺村本地人,越来越多带着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在古老的竹编工艺中将传统手艺和现代审美完美结合,编织出乡村振兴好风景。

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势如破竹

竹是成都独特的生态本底资源,如何将竹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实现竹茂城美、竹兴农富,成都可谓“竹”够努力。

6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成都市着力持续提升打造竹产业基地,促进竹林提质增效。

2020年,成都制定了《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公园城市美丽竹林风景线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保护与提升竹林盘、挖掘与创新竹文化、打造与创建竹品牌,推动竹产业结构调整与现代竹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农商文旅体全面融合发展,营造竹生态价值转化场景,助力乡村振兴,让竹林成为公园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锚定目标、全力以赴,成都各主要竹产地,在转变思路中开始寻找竹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截至目前,成都市现有竹林面积103.68万亩,已成功培育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12个。当一片片自然竹林变成现代竹产业基地,一根根竹笋变成城市餐桌上的美食,绿水青山就成了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更和谐了。

未来,成都将坚持低改为主、新造为辅原则,稳步提升竹林质量和产出效益。同时,围绕竹产业建圈强链,积极招引培育一批竹笋加工、竹工业生产等企业,促进竹产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强化品牌培育,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统筹“以竹代塑”产品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促进实现竹资源的生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成都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