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是与文物、文字并存的“第三部史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有人说,每一棵古树都是沧海桑田、岁月变迁的见证者,也是一种“绿色乡愁”,看见它们,就看见了故乡。
你知道大邑有多少株古树吗?据了解,大邑经认定公布古树1378株,涉及21个科,27个属,28个种,分布在11个镇(街道)的82个村(社区)。大邑千年古树多达9株,现有古树群落3个,分为鹤鸣山古树群、高堂寺古树群、刘氏庄园古树群,新建成“太鹏鲸柏”“大邑香果树”两个古树公园。
▲罗汉松,又名“太鹏鲸柏”,树龄2000年,是成都市乡村现存最老古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大邑林情实际,科学谋划、整合力量、大胆创新,探索建立“林长+树长”工作机制,精准守护古树名木。
坐落在西岭镇飞水村的千年香果树,胸径达2.4米,树高35.8米,平均冠幅达23米,树龄逾1000年,于2018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评为“中国最美古树”。2018年这棵香果树全面盛开后,便陷入“沉睡”中。今年7月,沉睡四年的千年香果树全面盛开,花耀盛世,成为大邑保护古树的一个缩影。
强化责任落实
建立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林长制微网格治理体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着力构建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快速响应、常态监督的林长制微网格高效运行机制。在林区醒目位置设置“林长”“树长”公示牌,标明职责,建立责任单位管理人员为“树长”的“一树一人”包联机制,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推动数字管护
将古树名木图斑位置、监管巡护、“林长”“树长”、巡护员等纳入林长制APP统一管理,实现巡林有“踪”、护林有“眼”、管林有“据”。依托林长制APP打造古树名木保护智慧“全景图”,将树种名、科属、树龄、责任单位、“树长”等信息编入林长制智慧二维码,标注于古树名木保护挂牌,实现树木信息精细化、数字化、可视化。
规范运行机制
着力构建林长制网格微治理“闭环”工作机制,全面压实林区巡查、管理、保护三大环节,确保每株古树名木挂牌保护、档案信息更新及时、养管台账管理规范。依托林长制APP,实时监测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和地理环境,构建一般树木适时增补、储备古树全面监控、古树名木精心管理、病树倒树及时复壮的全方位多层次保护体系。并对树体不稳或树势减弱的古树名木及时加固、复壮,做到“一树一策”,科学管护。目前,已保护加固古树名木193 株,防病复壮古树名木125株。
▲九子银杏,成都市“十大树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