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回看2023,公园城市建设步履不停,我们以品质作笔,不断勾勒“公园城市”幸福轮廓。
这一年,我们着眼构建城园相融的空间格局,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三大行动为抓手,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
这一年,在成都街头走一走,公园城市的万千气象让人惊艳。
这一年,我们不断将广大市民群众更多的“期待感”转化为“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公园城市的品质生活不断升温。
绿道空间、品质公园、金角银边、鸟兽虫鱼、山水林田、草木城池……无数个默默付出的瞬间,汇聚起公园城市2023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今日请看“公园城市2023”系列——“生态价值转化篇②”。
以竹为媒
打造公园城市“诗意栖居”
目前,我市共有竹林面积103.68万亩,以慈竹面积最大,另有毛竹、雷竹、麻竹、方竹等共40属556种竹类植物,其中成都特有原生竹种13属35种。作为成都独特的生态本底资源,如何将竹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实现竹茂城美、竹兴农富,成都可谓下“竹”功夫。
近年来,依托川西林盘天然优势,市公园城市局聚焦场景营造,大力塑造公园城市竹林景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林业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公园城市美丽竹林风景线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保护与提升竹林盘、挖掘与创新竹文化、打造与创建竹品牌,推动竹产业结构调整与现代竹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农商文旅体全面融合发展,营造竹生态价值转化场景,助力乡村振兴,让竹林成为公园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望江楼公园等文旅地标中,用各类佳竹为这些城市景点打造出超高生态颜值;在天府绿道建设过程中,通过植入竹元素打造竹林风景线、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场景;在成都世园会场馆中,竹元素与竹场景也被广泛运用,构建出了以“竹”为底色的大美场景……
截至2023年,全市共创建了省级竹康养基地1个,省级竹林人家8个,省级竹林乡镇3个;结合现有竹林资源打造省级翠竹长廊5条,共计50余公里。
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市年产值超27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是成都这座绿意盎然的公园城市发展的营城逻辑,也在成都竹产业发展中得到体现与实践。
在位于邛崃市临济镇道佐社区的“川熊猫”雷竹笋收购基地里,每到雷竹笋收获的季节,农户们都会送来一车车新鲜竹笋,这些竹笋有的被送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及全国10多家动物园,成为大熊猫的“专属美食”,有的则被送进盒马鲜生等全国高端商超,成为市民们的盘中餐。
竹兴农富,现在一亩雷竹可以让农户纯收入可达近7000元,而农户增收致富的关键点,正是得益于对竹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为引导当地农户发展笋用竹产业,市公园城市局推动当地成立竹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相关农业公司,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进而成功培育出“川熊猫”品牌,成功创建了四川省现代竹产业基地。
当一片片自然竹林变成现代竹产业基地,一根根竹笋变成城市餐桌上的美食,绿水青山就成了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更和谐了。
目前,全市建成现代竹产业基地78万亩,成功培育了省级竹产业基地12个,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个,市级林业园区(竹产业类别)3个。并以园区为抓手,推进竹产业布局由分散点位向产业集群转变,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创新、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竹产业实现年产值27.09亿元。
指尖上的非遗
编织乡村振兴好风景
竹,不仅为成都人营造优美城市生态,勾勒出城市绿色风景线,还在手艺人的指尖编织出乡村好风景。近年来,成都不断完善竹产业体系,为多姿多彩的竹类文创产品打下基础。通过对竹原料的再加工形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让艺术与竹深度融合形成让人民富裕、让乡村兴盛,让竹产业发展的良性格局。
在道明竹编的发祥地道明镇,村里随处可见正在编制各类竹制品的手艺人以及各式各样的竹编艺术品,村落因竹焕发出新生。去年,随着竹编技艺的不断出圈,创作者们也纷纷玩起了“跨界”和“联名”。这些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对象囊括了爱马仕、宝马、雷克萨斯等国际大牌和成龙、秦岚、刘诗诗等知名演员,让竹子不再只是一种易得便宜的生产原料,而是一座城市向外推广的媒介。
▲非遗传承人张定娟作品
去年,“道明竹编”亮相美国费城花展和在纽约举行的成都旅游专场推介会,精美的竹编产品受到中外友人的广泛喜爱,成功远销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竹艺村竹经济产值达到近2亿元。
▲非遗竹编亮相费城花展
随着各项以竹编为核心的项目在全市各地不断推进,如今被非遗竹编吸引决定扎根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仅有出生于“竹编世家”的传承人,也有见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决定回乡创业的本地人,越来越多带着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在古老的竹编工艺中将传统手艺和现代审美完美结合,编织出乡村振兴好风景。
群竹荟萃望江楼
种植各类竹子超500种
在中华文化中“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游历蜀中留下了无数经典诗篇,如今竹文化已成为成都兴盛竹产业的重要引擎。其中,唐代女诗人薛涛在望江楼遍栽名竹、制笺作诗的故事,为成都的竹子平添了几分历史文化韵味。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为纪念薛涛,望江楼公园将薛涛精神渗透到园林造景之中,以竹为景,彰显薛涛傲骨之节气,且以追求极致的方法栽种竹子,使其渗透在园林造景的每一处,高挺者丛植为背景、列植为长廊,低矮者作地被配景,并以竹为材营建屋舍。
多年来,望江楼公园在竹种资源保护、竹类科研项目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可谓成果丰硕,联合绵竹市成立的竹种质资源繁育基地,成功繁育竹品种60余个,并依托望江楼公园现有竹种资源,推动打造邛崃市竹种保护基地,引进150种竹种资源,审(认)定竹良种10个。
目前,望江楼公园内荟萃了500余种竹子,其中有濒危竹子3种、稀有竹子5种、渐危竹子5种,发现新竹种3种。园内设置有竹种质资源保护区、竹引种驯化区、国际竹品种登录园,还多次参与、协办中国天府(望江)竹产业国际论坛,是中国重要的竹种质资源基因库,被誉为“天下第一竹园”,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