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世园会,将给成都带来什么?
2022-12-05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无数瑰丽的诗篇印证了拥有 4500年文明史的成都具有悠久的园艺文化历史。而成都亦不缺少实物佐证,已有千年历史的紫薇屏风盆景,作为都江堰离堆公园“三宝”之一,至今仍在清溪园中年年绽放。

       2020年9月30日深夜,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世界园艺博览会首次花落成都。在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第72届年会视频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成都在2024年举办B类世界园艺博览会。成都申办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无悬念的一次性全票通过。

成都资料图(5)_副本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凭借什么取得了“全票”?又将如何办好这场国际盛会?我们专访了全程参与申办本次盛会的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坤和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筹委办”),为大家讲述“全票”背后的全力以赴。

       主持人:世园会已举办过多次了,其中最成功的、最值得借鉴的有哪些城市?我们从其他城市的经验中能够借鉴、学习到什么?

       陈明坤:世园会一共举办过38届,每一届世园会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A1级别世园会,在筹备速度、场馆占地面积、室外展室数量、展出植物品种、珍稀植物种类和开幕文艺演出水平六个方面创造了历届A1级园艺博览会之最。设计上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底蕴,同时为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园内还策划开发了三江漂流游乐、4D电影、旅游商品购物等多种项目;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建筑设计、园区内整体的交通组织与游线结构层次、园区互动体验设计方面值得学习,将西安文化历史贯穿世园会,创意体验性的活动激发了游客的好奇心;

       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首次系统化地实施了《绿色建设导则》,创新性提出110项绿色、低碳、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将科技融入到旅游之中,体现了智慧旅游的内涵,因此在保护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科技智慧运用方面值得借鉴;

       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通过规划“三线” 为游客的时间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将世园会从园林艺术的展示舞台变成人、科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

       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园林园艺融入城市景观,将绿色发展融入城市肌理,让扬州这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彰显了更加迷人的魅力。

图片10_副本

       向世界传递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

       主持人:从城市影响力、产业转型升级建圈强链、可持续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来看,举办世园会到底能给成都带来什么?

       陈明坤:提升成都城市影响力方面。世园会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公园,而是要围绕“绿色低碳、宜居宜业、智慧治理”形成一系列的示范,向世界传递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

       产业转型升级建圈强链方面。一是园区内的产业不仅是世园会本身的服务业态, 更是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营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业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二是世园会的建设将实现与周边的联动,激活周边的商业、艺术、展览、旅游、绿色科技等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价值;三是能形成与成都市域的产业联动,通过“一主四辅”, 牵引文化旅游、花卉等产业联动,带动各个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世园会选址地在东部新区“未来之城”发展的“绿芯”, 这不仅能整体提高片区的绿化覆盖率,还能进一步提升绛溪河走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生物多样性,服务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美好生活与民生福祉方面。世园会不仅是游一次的园子,园区的生态绿道、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再生花园建设等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引领绿色低碳示范, 有利于打造高品质生活,提升民生福祉。

       将“绿色低碳发展”落到实处

       主持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举办2024成都世园会, 如何将“绿色低碳发展”落到实处?

       筹委办:2024成都世园会将从“建筑、能源、科普、碳汇、交通”等方面将“绿色低碳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园区整体规划充分尊重场地。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保护为主,组织利用场地现有的植被、水系、田园、宅院等生态和景观资源;

       二是园区采用绿色建造的方式。主要表现在生态修复、海绵技术、水生态治理、植物群落等先进的生态营建技术。园区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推广发展健康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

       三是打造节约型再生花园。园区规划充分尊重利用现有丘陵地形,减少土石方、营建节约型园艺。园区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将园林废弃物回收利用,建设再生花园;

1主会场

       四是构建全园智慧能源网。园区推行用能预算管理、清洁能源替代,依托已建设的能源产业创新平台进行能源使用检测,打造能源互联网示范。探索园区降碳工作与环评、排污许可、环保督察工作融合机制,让园区低碳管理得到有效把控;

       五是构建园区慢行绿色网络体系。围绕园区节点打造慢行游线,主要采用可持续共享交通工具,例如自行车、智轨、氢能源车,设置多个站点,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六是园区搭建低碳科普教育平台。每一位参与园区绿色低碳行动的游览者,都可通过绿色低碳行动, 比如废弃物循环利用、采用可持续共享交通工具等, 在此平台上累积可共享利用的碳积分,兑换需求,以此更好地科普绿色低碳知识,提升园区绿色低碳示范行动的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