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活跃着上千名“观鸟人”,多年来对鸟类持续观察与监测,向公众倡导观鸟、爱鸟、护鸟,促进鸟类栖息地环境改善,保护城市鸟类的多样性。
2024年,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部副研究员阙品甲从事鸟类研究监测的第21年。在他看来,观鸟,也是在观察自然的变化。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自然环境为鸟儿提供了栖息场所。“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自然环境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事。”阙品甲说。
阙品甲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濒危鸟种及濒危物种的保护、科研工作,“要对濒危物种开展保护,必然要知晓它的基本习性,它有什么样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栖息地特征,它的迁徙规律以及非繁殖期栖息地偏好是什么,了解了这些基本习性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保护。”
“很多鸟儿的线索都是在观鸟爱好者微信群里收集的,大家也积极地给我们提供线索。”在阙品甲看来,观鸟是个细致且需要耐心的活儿。多年的观鸟经验已经让阙品甲练就了“闻声识鸟”的本领。他说,很多鸟类的声音都很有特点,看多了、听多了,就能通过不同的叫声来辨别发出声音的是什么鸟。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阙品甲常常进行野外观测的地点之一。这里是猛禽迁徙通道之一,每年迁徙季,会有不少珍稀鸟儿在这里歇脚。但在他看来,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工作还是存在监测覆盖区域狭窄、检测人员短缺、监测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
对此,他认为,可以在龙泉山北段增设监测点,开展长期持续的猛禽监测工作,进一步促进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探索通过卫星追踪器、监控摄像头、图像自动识别、相控阵雷达等新兴技术手段开展龙泉山猛禽迁徙的可行性,提升监测技术水平。
“期待能在成都寻觅到更多珍稀鸟儿的身影。”阙品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