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世园会即将如期而至,在龙泉山以东的广袤土地上,一座座融合艺术与自然的建筑已经在世园会主会场拔地而起。我们将邀请主会场核心场馆、景观桥等重要建筑的主创设计师重走世园会主会场,带我们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感受建筑背后天马行空的设计灵感,见证公园城市再现二十四城芙蓉花开的锦官盛景。
▲2024成都世园会成都东部新区主会场天府人居馆效果图
“看川剧、品盖碗茶、赏荷塘月色……在这里,成都的本土特色生活方式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成都独有的‘松弛感’得以完美诠释;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成都人海纳百川的胸襟,他们包容并蓄,让这片土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进入四月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建设进度已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作为此次主会场六大核心建筑之一的天府人居馆已经建成,蜀风蜀韵独有的生活方式即将呈现。
如何展现成都特色?成都人文生活方式该如何表达?让我们跟随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天府人居馆设计师刘艺的视角,走进天府人居馆,一起去感受天府人居馆的建筑魅力。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天府人居馆设计师刘艺
以“圆”为核
打造三环交织的成都特色情景空间
站在天府人居馆前,建筑物四周被竹林环绕,巨大倾斜的屋顶与地面相连,三个圆环相互交织,构筑起一幅独特的艺术画面。当阳光穿过圆环,洒向圆环下的空间,交错的光影瞬间给人一种温暖、惬意的感觉。
成都这座城市充满了“圆”元素,从环形城市路网到城市标识——太阳神鸟,从火锅到盖碗茶,从大熊猫到芙蓉花,如果要用一种形态来诠释成都,那一定是“圆”。
刘艺说,最开始的任务书上只有对建筑功能的描述,但要做成什么样子,呈现什么场景,这个就需要设计师自己去构想。“围绕‘圆’的核心概念来进行设计,这就是最初在我心里构建的建筑模型。”
刘艺表示,用“圆”来代表成都是最为契合的,这里就应该是成都生活方式的集合,在这里窥见最地道的“成都味儿”生活。
为了更好表达出天府人居馆的设计理念,刘艺及其团队采用了红、蓝、绿三个交织的圆环,三个圆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分别代表院坝、荷塘与竹山,从而构建出具有成都特色的情景空间。
▲2024成都世园会成都东部新区主会场天府人居馆 摄影:郭磊
创意设计理念,给施工方提出了挑战。作为天府人居馆的施工方,中建八局施工团队进行了大量技术研发和工序排布,完成了4万方土方施工、38根桩基施工、两层主体结构近7000方混凝土浇筑。
“对于屋顶圆环交叉的施工工艺,我们采取了双曲面混凝土斜屋面工艺进行施工,这种工艺可以确保屋顶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同时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中建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施工作业时,项目建设团队充分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实现了现场智慧化协同管理,既保障了工艺,也保障了施工节点。
▲2024成都世园会成都东部新区主会场天府人居馆 摄影:郭磊
从实际呈现效果来看,建成的天府人居馆,与刘艺的设计理念高度统一。连他自己都感叹,“天府人居馆是对成都生活哲学的全面展示,也是对这座城市自然生态浓缩的一个真实呈现。”
动静皆宜
三环交织下的特色休闲空间
“围院而居,是川西民居的空间模型。院坝自古以来就是四川人居活动中心。”刘艺表示,红环设计是以院坝文化为内核,通过嵌入特色场景,容纳火热的成都多元生活,生动展示蜀地延续千年的蜀风蜀韵人居传统。
刘艺介绍,红环是将听川剧评书、摆龙门阵、登观景步道、看展览等场景巧妙地融合。红环的大厅吊顶采用四川特色竹编纹理,通透的玻璃外墙让室内展览与世园会园艺景观充分交融。展厅面向院坝一侧还设有开放的戏台,川剧、变脸等特色戏剧演出将在这里举行,半开放的展厅空间,可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使用功能。
在这里,游客可以进入到竹林掩映下的院坝空间,在竹林下休憩、喝茶,摆一出成都“龙门阵”,还可以沿着红环环形步道缓缓而上,在铺满小青瓦的环形屋面,俯瞰世园会主会场、远眺龙泉山脉。
“这里有精品酒店和民宿,我们希望蓝环这个空间也是一个可以体验成都生活的场景。”刘艺介绍,蓝环以水为院、以荷为景,形成长廊、浮岛的特色空间,在浮岛上的咖啡厅,又是一处体验成都休闲生活方式的表达,是展示成都文化氛围的又一处场景空间。
绿环则以竹文化为理念进行设计,竹是四川的代表性植物,川西竹海远近闻名,绿环以竹成山,营造出最有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景观。红环与绿环交织出穿越荷塘的长廊,游客还可以在长廊上喝茶、观荷、赏月。
据刘艺介绍,在植被搭配上,设计团队主要选种了成都代表性植物,包括翠竹、银杏、桃花、荷花等。“通过选种代表性的植物,能够深度还原老成都人的记忆,营造更具烟火气的生活场景。”
▲2024成都世园会成都东部新区主会场天府人居馆 摄影:郭磊
“当初的设计理念已经照进现实”,刘艺表示天府人居馆就是对“圆”“院”“园”文化的生动诠释,以“圆”为院,通过世“园”会与世界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