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千年,成都是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
2022-12-13

芙蓉其花 用实力征服颜值党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芙蓉系我国原产,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莲、地芙蓉,花期在8月至11月,花大色艳,清姿雅质。

唐代之前,芙蓉通常指荷花,如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暗指洁身自好的操守。从唐代开始,荷花与芙蓉则分别有了水莲和木莲的称谓。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诗云“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此处的水莲就是荷花,木莲就是芙蓉。

aa

细看芙蓉,单瓣、复瓣、重瓣,姿色卓异;白色、粉色、红色、深红色、混色,色彩纷呈。最妙的是“醉芙蓉”,因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变化, 一日三变其色:日出开白花,日中渐变桃红色,日暮又变成深红,令人惊叹。芙蓉以其颜值出挑、气质出众常现于文人墨客的笔端,但长得好看远远不够,芙蓉之所以能从诗词章句中走进大众的生活赢得人们的钟爱,还源于它是实力派,在生活中实用性广泛。

战国有神龟巧画“芙蓉城”,唐朝有薛涛以芙蓉制彩笺,五代有后蜀皇帝孟昶为花蕊夫人遍种芙蓉花…… 芙蓉之于成都缘起千年,成都也因芙蓉花得名蓉城。

成都人的“芙蓉秋梦”,牢牢地镌刻在这座城市历史记忆的最深处, 花开花落,花之美、城之美交相辉映。

芙蓉花本身是上好的染材,孟昶用木芙蓉鲜花捣汁为浆,染丝作帐,名为芙蓉帐。薛涛则用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浣花溪的水制成浣花笺,也就是为后人称颂的薛涛笺。芙蓉还可入药,李时珍称芙蓉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效。此外芙蓉还是食材, 与鸡肉一道可制成芙蓉花鸡片,与粳米一道可煮“芙蓉花粥”。

图片1

芙蓉其质 凡草木自有其本心

在中华文化中,凡草木竹石无不具有各自的精神禀赋和象征意义,或浪漫或坚贞,或清雅或卓绝,谓之“草木本心”,事实上这正是人之本心的实物显现和精神寄托。

后人谓芙蓉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

芙蓉最宜临水,明人文震亨著《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 又说“芙蓉宜寒江,宜秋沼,宜微霖,宜芦花映白。宜枫叶摇丹。”《广东新语》也说:“虽岸生,亦喜临水,得水则容颜益媚。”

自唐以后,文人造园的传统,都是将芙蓉种在水边,丛丛逐岸,临水照花,波光花影,是一种极致的美景。这种对美的极致追求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支, 因此由芙蓉花带来的美学观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中。

秋天的芙蓉,霜天独艳,所以历代关于芙蓉的诗文,承载了太多人们的盛意,去抵御秋天的萧瑟、人心的低沉。宋人周密“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南楼令》)、沈晦“年华都付与,木芙蓉”(《小重山》), 感怀时光流逝,但有芙蓉陪伴,就有了温暖的慰藉。

在历代文人看来,芙蓉蓄积所有的力量,极力展现的艳丽,好似人对命运、对人间的某些挫折与磨难的抗争。比如陈与义“拒霜花已吐,吾宇不悽凉。天地虽肃杀,草木有芬芳”(《拒霜》);吕本中经历靖康之耻,深感亡国之痛,一句“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木芙蓉》)托物言志,芙蓉经霜愈盛,其风骨自是远胜桃李。

在诗意恣肆后,挥毫泼墨处,芙蓉的草木本心、芙蓉的德性不断得到升华,投射到中华文化中,映照和感动着古往今来匆匆而过的人们。

3223

蓉城其城 因花得名浪漫千古

历来对于成都“蓉城”得名的由来,流传着两个传说。一说是“龟画芙蓉”,传言成都初建城时,地基不稳,屡建屡塌,后来出现一只神龟,在大地上匐行一周,其行迹刚好是一朵芙蓉的图形,人们依此筑城,“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另一个说法则更令世人称道,相传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因花蕊夫人怜爱芙蓉,特颁发诏令在成都“城头尽种芙蓉”, 来年秋间芙蓉盛开,“四十里如锦绣”,满城生辉, 此后成都就有了芙蓉城的美誉。

作为芙蓉的原产地之一,成都栽培芙蓉亦有千年历史,蜀地人对于芙蓉的喜爱也越发厚重。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随处可见芙蓉花开,金风吹拂,花叶俯仰生姿,诉说着城市对人的情意。此外,还有成都市植物园、天府芙蓉园、金堂鲜花山谷等众多闻名遐迩的芙蓉花赏景地,每到盛花期纷至沓来的游客们总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时今日,芙蓉早已在成都的生活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芙蓉锦鲤”是蜀锦、蜀绣中家喻户晓的经典图案;成都文化地标城市音乐厅,璀璨晶莹的“冰芙蓉”穹顶,令人过目难忘;由芙蓉入菜或由芙蓉形象衍生出菜品,带来美食享受牢牢地扎根在人们的舌尖味蕾……给天府文化增添一抹迷人色彩,让公园城市多一份馥郁芬芳,芙蓉花与成都这座城市注定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