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园会上海园——帝王凤梨6月初开花
2024-04-21
作者:李菲菲 魏捷仪

弄堂,即小巷,这一上海典型的民居形式,曾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时至今日,“里弄文化”依旧是上海城市文化标签之一。在2024成都世园会展园呈现上,上海展园就选择了以打造里弄文化空间为载体,呈现“海派园林”将东西方园林文化融汇后的幽深典雅。

此次上海展园的主题为“申意里”,其中“里”是上海特有的社区单元称谓,与2024成都世园会“公园城市,幸福成都”的主题相呼应。


“申Yi”有着“申意”“申忆”“深意”三层含义,分别代表上海送给成都的心意、上海的城市记忆,以及陶渊明诗中的“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展示在超大城市背景下,上海人、城、自然互融共生的美好愿景。

让一棵小树重生

因地制宜救助黄连木

从上海展园印有“申意里”三个字的入口处往前,走过由镂空钢结构搭建的门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黄连木。

四月晚春,树木已然抽芽,绿意一片。树干上方,摆放了鸟窝、松鼠等人造小景,底部则是几只兔子雕塑环树而立。

很难想到,如今眼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小树,去年因病虫害几乎濒死。

“我们去年9月进场筹备建设,这棵树状态非常不好,但我们还是想把它保留下来。”在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施工负责人宋路奇看来,这和整个展园建设中所想要表达的“绿色”“低碳”的理念相吻合,也是2024成都世园会的“题中之义”。

其实,这样的理念从入口处就开始体现。宋路奇介绍,他们采用了轻盈的钢结构形式来设计门头,传统的门头大约需要耗费50吨到60吨钢材,而上海展园只用了15吨。

耗材的减少并没有带来建设难度降低。为使整体建筑足够坚固,施工方用钢结构搭出了三千多个的小方格,再加以焊接。仅“申意里”部分的建筑,就有两万五千多个焊点。

“上海有句俗语,叫‘螺蛳壳里做道场’,形容利用有限空间做成精妙复杂的事情。我们展园的建设,其实就是这样的。”宋路奇介绍,入口建筑的四个角上,都种植了藤蔓类植物,在世园会期间,这些藤蔓将绕着钢结构向上生长,预计10月就能攀爬到顶部,呈现建筑与自然交织之景。

1

为一块石头让道

挖出的岩石用作景观装饰

展园内,岩石错落,小桥流水与两岸植株相映成趣。这片岩石花园内的石头和溪流内90%的景石都采用的是上海展园建设过程中挖出的岩石,这同样体现了上海展园简约和节约的设计特点。

“这片区域原始地形就是两侧高,中间低,为了强化这种高低起伏感,增强游园路线体验,我们将中间区域下挖了一米多的高度。”宋路奇介绍。

挖掘过程中,宋路奇的团队们碰上了“刺头”——一块长度超5米、宽度1米多的较大岩石。太大,影响原有道路布局;太重,吊机难以搬运。这该如何处理?

“最后决定为石头让道。”宋路奇指的“道”,既是原定的河道形状,也有路旁的行人过道。即重新设计河道弯曲度,并拓宽原有行人道。

记者注意到,挖出来的石材红砂岩不仅用于装扮溪流,也就地依照地势搭起了一座“石头山”。在石头缝里,开着一家名叫“申驿”的咖啡馆,店招上还写着“市民园艺中心”。

宋路奇介绍,上海已有上百个市民园艺中心,是一个集市民园艺中心旨在为市民游客提供公益宣传、园艺课堂、养花咨询、绿植零售以及花艺布置、花园设计等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空间,同时市民游客开展各种形式的园艺学习交流活动提供平台和空间。

“在上海展园,市民游客可以一边品味咖啡、看园林美景、翻看花卉类书刊,一边悠闲地听着黑胶晿片播放电视剧《繁花》中的音乐。”宋路奇说,如果市民游客对哪些植物感兴趣或对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有疑问,也可以来这里咨询。

把一面屋顶扮靓

200余种多肉带来自然体验

不仅是地面空间绿意满满,在屋顶,也能观景赏花。

上海展园打造了一处名为“瓦松与星空”的场景。因为考虑到屋顶和露台是上海人休憩、与自然接触的重要场所,所以设计方设计了带有瓦片的露台,并养有“薄叶蓝鸟”“蓝松”等200多种多肉植物。

“上海展园的屋顶可能是成都拥有多肉类型最丰富的屋顶花园,还能在这里远眺锦云楼、摩天轮,视野非常好。”宋路奇介绍。

除了多肉植物,值得一提的还有展园内的2株帝王凤梨。据悉,帝王凤梨是凤梨科、卷瓣凤梨属植物中株型最大的种类,叶片宽厚,叶缘光滑,开花时花序高度可达3-5米。

此次,在上海展园展出的帝王凤梨,是上海辰山植物园首次拿出温室在户外的亮相,其中一株的叶丛直径达2.03米,高度达1.3米,并且已经形成花序,预计将在6月初开花。这也意味着,成都将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内第二座人们可以亲眼目睹帝王凤梨开花盛况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株帝王凤梨是由辰山植物园国外引种,自主培育的品种,最佳观赏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宋路奇表示,展园内专门安装了探头对其每五分钟拍摄一张照片,开花后将制作延时视频,是送给成都的一份时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