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展馆的设计师表达
2023-07-10

3

※ 世园会主场馆因借地形地貌巧置融入自然

当前,世园会已经进入“成都时间”。在这场世界瞩目的盛会上,成都将如何迎客?坐落在成都东部新区的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将如何呈现?近日本刊走访了2024成都世园会主展馆的设计团队领衔设计师——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钱方、中建西南院设计三院总建筑师肖波,听他们解析主展馆“神鸟衔花”的来历。

天府人居馆是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核心建筑之一。在自己的主场,成都将用怎样的创意展示这座城市的面貌和文化?且听天府人居馆设计师、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刘艺为读者解析天府人居馆的概念方案。“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李白笔下《登锦城散花楼》里盛唐时代的成都美景将在世园会主会场得到重现。听项目设计师刘艺揭秘散花阁的概念设计方案……

1

※ 中建西南院设计三院总建筑师肖波

2

※ 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钱方

主展馆:神鸟衔花

2024成都世园会的办会目标非常明确:将紧密围绕“公园城市、美好人居”的办会主题,奋力打造一届“时代特征、国际水平、中国元素、成都特色”的世界花卉园艺盛会。在落实前述标准的基础上,钱方还自己加上一条要求:主展馆建筑要属于特定的场地——这是他对建筑与其所属环境的理解。

在钱方看来,一座建筑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基调越合拍,就越具备能够“长长久久”的条件——他此前的作品: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天府国际金融城+双子塔、四川省图书馆等,都是以这样的理念推进的。这一点与成都东部新区“让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长”的城市建设理念不谋而合。

4

※ 世园会主展馆

世园会主展馆东临绛溪五线,北侧紧邻摩诃湖。按照“设计需充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要求,钱方和团队理性分析确定了设计方向:考虑将场地临湖一侧作为可建设范围,将主展馆建筑大体量部分置于场地东侧,东南侧地势高差较大处保留原始地形,并结合地势高差布局建筑,以谦逊的体量关系展现显山露水的特质。通过对建筑体量的分解,巧妙化解了大体量建筑(2万平方米)与较小尺度摩诃湖面(最宽处150米)的不和谐关系。

设计团队的这一方法带来三方面的增益:利用地势高差将部分建筑功能置于亲水的标高,使其成为亲水性基座,将临湖的体量尽可能收小,打开自入口进入场地的视线通廊,显山露水;利用建筑体低矮分散的格局反衬背后的山峦,营造“重重似画,绵绵如浪”的通透山景意象;保留了原有山体,顺山边作为商业区域引导人流,以连绵起伏的漂浮屋顶联系各建筑体,提供了在山上对望龙泉山的中景关系。

“建筑设计是一个传承文化的过程。”钱方梳理起主展馆创意形成的过程,“建筑师的使命是把文化中需要传承发扬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设计工作流传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意象可以传承成都的文化讯息?通过这些意象可以进行哪些有益的联想或复合?肖波回忆,创意的初始阶段,设计团队放飞思维,找寻能代表成都特点、特色的相关意象元素和关键词,大到三星堆、青羊宫等遗迹或建筑,小到一片银杏叶、一朵芙蓉花,都激发了建筑师的灵感。

最终落实到设计图上,主展馆的构思源于成都自然与人文元素多重意象的交集,融云山、腾龙、蜀锦、三星堆礼器等多重意象于摩诃湖畔,“建筑师用连续的神鸟状形体串联各个功能空间,建筑的动态曲线又宛如一条游龙自摩诃湖跃出,并呼应2024年甲辰龙年,以‘神鸟衔花’的概念打造主展馆整体的大气形象,同时也营造了丰富的半室外地域属性空间。”

设计团队匠心独运,在基地内营造了客似云来、坐闲望宇、婆娑流翠、文杏秋拾、细雨留客、清水浣花、摩诃映月、绛溪揽胜、春雨寻踪、神鸟衔花10个“打卡景观景点”。“成都意象”很好地体现在10个场景中。以成都秋冬最受欢迎的银杏为例,这一意象出现在整个主展馆的屋面下,吊顶满满地垂挂着银杏叶状金属叶片,形成天幕,既能呈现成都特色的银杏秋景,还能发出风铃般的声效,从视觉、听觉上吸引人、留住人。

5

6

2024 成都世园会后,主展馆如何利用?在设计环节,设计团队就以可持续发展思路把这个问题思考得非常透彻,并在设计中贯彻至每一个环节。

2024 成都世园会主展馆整个建筑布局设置了东西向路径串联西边的会时主入口和东边的会后主入口,使得双入口皆拥有较大的集散广场,同时又完美适应会时会后的弹性转换。商业休闲、展览陈列、办公会议等不同功能既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为适应多种使用工况打下良好基础。

多功能演艺大厅的设计方案是设计团队的点睛之笔。演艺大厅中预留可分隔空间的活动隔断,可灵活应对国际性会议、市民婚宴、歌舞庆典、多类展览、学术交流、书画竞赛等多种功能的需求,体现了功能的可持续适应性,提升了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当背景 LED 墙收起来时,整个摩诃湖、绛溪河的自然风光乃至远处的龙泉山脉,都成为大厅内的天然背景画面。”

主展馆通过空间组织及运用幕墙技术达到自然通风采光的被动式节能效果,漂浮屋顶的出挑兼顾了冬夏季不同的太阳高度角,遮阳和得热并举,最大化节能效率。

此外,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分体式空调系统运用、建筑用能全面电气化等设计措施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以落实绿色低碳目标。

8

※ 世园会主展馆

天府人居馆:

三环交织 “圆”成都

“天府人居馆围绕‘圆’这个概念展开设计。”天府人居馆的设计师、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刘艺开门见山揭露了天府人居馆的“秘密”。成都是一个圆形的城市,从环形的城市格局到太阳神鸟的标志,从国宝大熊猫到芙蓉市花,从火锅到盖碗茶……“如果要用一种形态来诠释成都,那一定是‘圆’”。刘艺用红、绿、蓝三个相互交织的圆环构建了最具成都特色的三个情景空间。

7

※ 天府人居馆

红色圆环展示蜀地“院坝”人居哲学。红色的圆环以院坝为核心,象征火热的成都生活。围院而居是川西民居的主要空间形式,院坝是自古以来四川人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刘艺将观天府人居展览、听川剧评书、摆龙门阵、拍大熊猫、登观景步道等场景巧妙地融合在红色的圆环里。参观完室内展厅,游客还可进入竹林掩映下的院坝空间,或走上环形观景步道与大熊猫雕塑合影留念,或登上铺着小青瓦的环形屋面远眺龙泉山脉。

蓝色圆环&绿色圆环,读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蓝环的创意取自成都郊外的荷塘景色。以水为院,以荷为景,形成“长廊”“浮岛”的特色场景。绿环则依山而建,以四川的代表性植物“竹”为重点,以竹成山,营造出最有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景观。交织的蓝绿环代表着山水相融的意象,是成都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蓝环内,游客可观荷塘月色、享浮岛火锅、品成都盖碗茶。

“圆”结缘、水韵悠长、绿意盎然、诗意栖居,天府人居馆点点滴滴都丰富着 2024成都世园会这幅美丽画卷。

散花阁:

朝光散花楼 再现盛唐景

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文明、成都文化,设计师其实非常头痛:哪一个“瞬间”最能体现中国文明,同时又最有成都味道呢?“成都最繁荣兴盛的时代在盛唐。”一遍一遍地梳理资料,刘艺和团队将这个“瞬间”锁定在盛唐,确定以历史典故散花阁为载体,以盛唐文化为依托,钩沉唐时期成都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鼎盛和文化自信。

9

※ 散花阁是一座用新技术建起来的传统建筑

散花阁引入大唐芙蓉园设计单位,再现盛唐时期成都味道。刘艺介绍,为确保散花阁成为设计精品,刘艺带领设计团队与中建西北院华夏所设计团队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设计方案。

三大功能区相辅相成,会后均可持续利用。在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散花阁选址绛溪河右侧内湾,位于世园会用地的中心位置。经过现场踏勘,确定“居中守正”的建筑方位,让主体建筑既充分结合地形坐西朝东,又与绛溪河形成互动。

按照设计方案,散花阁总建筑面积7750平方米,总建筑高度46.4米,包括地上五层(含闷顶层)、地下一层。其中,楼阁组团为文化体验区,承载休憩茶室、观景环廊、特色美食体验等功能。建筑基座内部为特色餐饮区,承载特色餐饮、纪念品售卖和室外“台院”花卉展区功能。

新技术建起传统建筑,呈现与自然相融的花团锦簇效果。散花阁的中心楼阁采用唐代楼阁风貌,屋面出檐、翼角起翘、平座斗拱、建筑台基等,充分体现唐代建筑风貌要素。各层四面分别设置宽大门廊和歇山抱厦,在丰富建筑造型的基础上以体现芙蓉花的花团锦簇。在建筑结构上,散花阁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梁、柱、斗拱等造型构件均采用外包金属铝板,屋面采用铝镁锰合金瓦,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绿色节能理念,也契合2024成都世园会“公园城市”的主题。围绕着主体建筑,设计单位匠心独运,在散花阁四周约100米的范围内遍植花树如芙蓉花、蓝花楹等,形成以散花阁为中心的“花海”,是2024成都世园会园艺观览的文化与视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