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女孩以“竹”为艺 传承非遗
2023-07-10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的新生代传承人,90后女孩儿杨隆梅有一个心愿: 创新传承竹编技艺,打造非遗“百年老店”。

1

“意外”返乡

传统竹编注入新元素

杨隆梅出生于道明镇传统的竹编世家。完成学业后,怀揣梦想的杨隆梅到民航公司开始职业生涯。然而,2013年的一场火灾改变了她原本规划的人生轨迹。

因为火灾,爷爷创立的竹编厂连同父母苦心经营的一切尽毁。杨隆梅决心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渡过难关,为家乡的竹编产业带来新活力。但是,厂房、设备全部烧毁,传统竹编的业务渠道单一、产能低,这些都是摆在杨隆梅面前的难题,“新生”谈何容易。为此,杨隆梅走出去拜师学习,了解新市场需求,吸收新技术知识。

就在这段重新启程、重新打磨的过程中,杨隆梅以新时代青年的视角和审美为传统竹编注入了崭新元素。或项链或耳环,或平面装饰画或样式新潮的背包……各式各样与竹编相结合的文创产品在杨隆梅的巧思下呈现。

“年轻人有很多奇思妙想,无论怎样玩、如何跨界融合,都可以挖掘民间技艺的不同美。”杨隆梅说。

2

杨隆梅直播竹编技艺

“跨界”融合

非遗传承拓展新途径

这些年,崇州市在“文化延续未来、艺术点亮乡村”理念引领下,促进文化创意、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等跨界融合,将道明镇竹艺村打造成为展示田园景观、民间传统技艺和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在这股春风中,杨隆梅带着竹编技艺走进大家的视野。曾经经营困难的竹编工坊,如今实现了与文创、旅游、教育等领域的跨界合作。

据了解,杨隆梅的工作室不仅有竹编的生活用品、旅游产品等原创设计的展示平台,还拥有被打造成非遗农事体验中心的广阔户外空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大型竹编工艺展陈和主题装置的竹编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道明竹编文化的影响力,杨隆梅及团队带着“道明竹编”参加非遗文化交流会,将“道明竹编”带上国际舞台;走进校园、社区弘扬非遗文化,提供免费竹编培训;在网络平台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对外展示竹编作品、竹编工艺。

“比起当时的决心,现在我更多的感触是:这是一份使命,一份责任。”面对一次次因为竹编而发生的改变,杨隆梅说。

挑战未来

打造非遗“百年老店”

在道明镇小学校,一件件精美的竹编艺术装置伫立在校门前的草地上,工人们正在为学校墙面进行装修改造。不久,这个竹主题的氛围改造工程将全部呈现。

“我们的竹编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和喜爱,我也在不断探索竹编发展新方向。近一年来,我慢慢增加经营板块,增加以竹编为主的大型装置艺术品,将竹编运用到企业装修和家装市场上。”谈到未来的规划时,杨隆梅兴奋地说。

在以杨隆梅为首的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道明竹编不断创新,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企业 + 农民合作社 + 农户”的非遗传承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路径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出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板,为其他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我想挑战,看看我能不能把今天的这份竹编事业做成百年老店。这么多年了,我去过很多地方,收获了很多不同的审美和新的技艺,我要把这些灵感都呈现出来。”

3

让传统竹编

更有现代生活气息

“道明竹编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从秦汉时起,生活在今天道明镇附近的人们就开始用当地随处可见的慈竹为原材料,通过一双巧手编制出背篓、撮箕、挑篼等生活用品。”杨隆梅表示,道明竹编从原材料到成品,先后要经过刮青、破竹、制篾、刮平、分层、晒竹、划丝、起底、编织、收口等工序。传统的道明竹编以日用品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运用道明竹编工艺制作的工艺品逐渐受到市场青睐。

据介绍,清初,道明竹编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由此创造出的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的瓷胎竹编茶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地方献给皇室的贡品,因此也成为道明竹编的典型产品。而竹编大熊猫由于造型特别,更考验编织者的细节处理能力,在编熊猫的四肢和耳朵时需要替换竹条,编织一个竹编大熊猫,一位熟练的艺人往往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编织运用到的竹编技艺其实是前人摸索出来的,我们只是在材质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通过在竹编的基础上做加法,杨隆梅架起了一座传统工艺通向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桥梁。比如把以前编来隔热的锅圈做得更小、更精致,再在圈中放上一个猫眼,就成了耳环或者项链;将传统竹编的挑二压二技法运用到笔记本封面上,可以提升整个笔记本的质感;而竹编与手提包的结合又使竹编与皮革两种材质都获得了全新的活力。

获得活力的不止道明竹编。以竹编为主题,当地成功打造出国家4A级景区道明竹艺村,成为成都近郊颇具人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竹编这项一度没落的传统手工艺在形式创新与乡村旅游的双重作用下,正在迎来复兴。

杨隆梅的竹编工作室就位于竹艺村的村口。在这个工作室里,杨隆梅除了接待专程前来体验竹编的团队游客,也向当地村民传授竹编技艺。“道明竹编要复兴,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我向老师傅学习竹编时,师傅曾说‘不怕你学,就怕没人学’,我现在向大家分享道明竹编技艺时,也是抱持着这样的态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