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近年来,双流区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积极探索城园相融新实践,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优良生态环境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塑造城园相融的空港都市新 图景,聚力打造筑景营城、聚人兴业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双流表达。
如今在双流,“公园城市”是实实在在的可观可感,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 生动鲜活的城园相融图景成为这座城市的“幸福密码”。
鹤起红枫海
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
绿色空间稳步扩大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在探索城园相融进程中, 双流区注重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在“121”城市功 能体系及“432”组团化发展新格局的框架体系引领下, 加快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新格局,推动绿色空间稳步扩大,不断丰富公园城市新内涵,努力塑造城 园相融的空港都市新图景。
“我们坚决摒弃传统‘摊大饼’发展模式,推动城市由沿路发展方式向拥蓝抱绿发展转变。”成都市双流区公园城市绿化服务中心绿化规划科科长侯艳表示,坚持规划先行,首先体现在持续优化“三生相宜”的空间体系。以多层级绿廊系统构建“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功能区—公园城市组团—公园城市社区—公园城市街区”的五级空间体系,以功能配置空间及发展要素资源,不断促进城市协调发展。规划先行还体现在积极构建城园相融的蓝绿空间体系。双流区依托全域生态要素空间禀赋,开展全域公园体系、绿地系统、绿道系统规划布局,通过 1100 公里三级绿道串联“自然公园—郊野田园—城市公园”3 大类 8 小类的公园体系,将环城生态区、五湖四海公园聚落、社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公园空间及白河、江安河、杨柳河、金马河、锦江、鹿溪河 6 条滨水岸线空间有机连接,形成贯穿全域、覆盖城区的“绿脉蓝网”,塑造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生态美境。
打好优化供给组合拳
全力实现人绿相融
拉上天幕、搭好帐篷、铺好野餐垫、摆好桌椅、沏一壶茶或煮一壶咖啡,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嬉戏,大人享受着休闲自在的时光……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各大公园就迎来众多露营的市民。这一幕幕,都描摹着“城中有园、园城相融”的美好画卷,“城在公园中、人在风景里”,让双流这座城市新意涌动。城园相融,以人为本。近年来,以让市民感知公共服务和生态产品相得益彰的绿色福祉为出发点,双流区坚持生态聚人,遵循“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原则,围绕公园绿地、绿道、小游园、微绿地、金角银边等,分期分批推进公共空间增绿筑景,完善公服配套设施,提升公园城市显示度与文化特性。
城园相融,如何建优建强公园是基础。近年来,双流区按照全域公园体系建设高品质公园。目前已建成棠湖公园、“五湖四海”公园聚落、空港体育公园、怡心湖公园、永安湖公园等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双流特色的精品公园,双流区公园绿地面积达 1052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5.6 平方米。与此同时,按照三级绿道体系,建设高标准绿道。大力推进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绿道建设,区域级绿道中锦城绿道、锦江绿道全部建成;城区级绿道中成新蒲绿道、环港路绿道、航都大道绿道等全面建成;社区级绿道已累计建成 150 条“回家的路”,累计建成空港绿道 379公里。
面上有重点有聚焦,点上同样迸发着创新探索的文化火花。近年来,按照可感可及可触原则,双流区坚持“规划建绿、拆违增绿、见缝插绿”,积极建设小微绿地、金角银边。充分利用零星地块和闲置用地建设小游园、 微绿地,将“边角余料”打造为“金角银边”,持续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
“五湖四海”公园聚落纵向沿白河布置,横向沿三支渠布置
成都市双流区公园城市绿化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晓莉告诉记者,目前已累计建成板桥社区游园、南昌路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 65 个、增绿点位 275 个,公园绿地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 90.6%。公园绿地的 15 分钟公共服务圈逐步建成,推动城市从“无感增长”向“有感发展”转变,让市民能够直观地从多元特色服务中感受公园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带来的福祉。
大力营造示范场景
推动公园生态价值转化
以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公园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发展理念的鲜明标识,更是生态文明时代营城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这本“绿色生态账”如何算?空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如何可持续?双流区聚焦“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开放融合,彰显绿色生态场景对要素资源的汇聚能力”,给出了推动生态投资与生态价值的创新性转化的双流答卷。
2022 年 6 月,成都市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的22个具体点位及相关管理措施对外发布,双流区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与中心公园入选。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位于风筝广场,占地面积 8500 平方米,周边有公厕、售卖机等配套设施,还举办了空港绿道优跑、双流永安葡萄文化节等活动,如今这里已成为双流露营的热门去处。 这是双流区依托“公园 + 活动”,植入多元绿色体验场景的探索实践之一。依托公园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商业化逻辑、市场化手段,通过项目策划、商业运营等方式植入沉浸式体验场景,在“五湖四海”公园聚落划定相对固定区域,举办花卉、咖啡、汉服、文创等丰富的主题展示活动,推出“空港·花荟”“潮趣·野豆子”“又见·染坊”“阳光帐篷营地”等高品质、高颜值短线旅游产品,依托“公园 + 业态”,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双流区还依托生态空间创构特色场景,推进欢乐田园、空港花田等农商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成型成势。欢乐田园公园城市示范片区以大地农业景观为基底,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田园度假、博览等产业集群,自开业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2021 年实现营收 12000 万元。
空港体育公园帐篷露营场景
蓝绿交融、城园相融的生态价值转换,还体现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双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双流区充分依托“公园 + 产业”,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在空港商务区树立以生态为导向(EOD)的城市发展模式,以空港体育公园、环港景观带良好的生态资源带动商务区建设,推动从“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深度转型,构建航空运营保障、展示展销、临空文旅、商业商务、总部金融“1+2+2”产业生态,正加快形成国际一流临空商务门户和具有区域消费引领力、全球消费资源配置力的国际空港消费中心。2021 年,空港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 123.3 亿元,其中龙头企业中升之星营业收入 26.3 亿元、时代·奥特莱斯营业收入 25.5 亿元,加快构建“百亿级”商圈。
银河路边的花海
黄晓莉表示,双流区将积极探索“人、园、城、自然”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建设新路径和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新方式,高标准建设空港品质宜居门户带和“一带两核”环港景观带,努力呈现航空色彩浓厚、都市气质鲜明的空港公园城市绿美格局和靓丽形象,推动消费场景植入、新兴业态构建和城市功能重塑,打造筑景营城、聚人兴业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双流表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双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