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新画卷”打开生物多样性宝库
2023-07-12

2024 成都世园会进入开园 1 周年倒计时,邛崃分会场项目进展如何了? 4 月 12 日,在邛崃市临济镇白沫江畔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施工现场,一场实地探访揭开了龙门山“新画卷”的神秘面纱

从空中俯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青山叠翠、碧水动人。如果说绵延的龙门山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宝库,那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就是打开宝库的钥匙。它以保护和展示的姿态,将青山绿水为底的龙门山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让龙门山的魅力向全球呈现。

沿着山势起伏,一个占地 7000 余平方米的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以及各种施工设备井然有序作业,2 台高耸的塔吊点对点运送着物资,各种工程车辆来往穿梭,项目业主单位崃岭集团会同施工方、监理方人员协同作业,不断刷新着进度条……这里就是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施工现场。

从现场可以看到,龙门山规划展示中心已全面呈现、多功能体验馆和探索馆等在内的 5 个主展馆展厅正同步施工、主入口大桥等重要出入口节点正加快推进建设。面对不断刷新的建设成绩,邛崃市公园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周驰胜说,为全力确保 2024 年 1 月如期完成项目建设,确保 2024 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邛崃分会场向世界展示成都龙门山之美,邛崃分会场正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建设进度。

1拷贝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主展馆透视图

自然科学宝库

建成后预计年游客量30万人次

龙门山地区在地貌上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段,是中国大陆地形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四川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内容、成都平原重要的生态涵养区,素有“华西雨屏”之称。这里分布着万余种动植物,是目前世界上亚热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也是全球 36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自然科学宝库”。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选址龙门山下、白沫江畔的邛崃市临济镇,位于川西旅游环线和平乐古镇、天台山两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重要节点。这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是现代川藏线及古代茶马古道必经地,紧邻川西竹海景区及天台山景区,将都江堰、青城山、平乐古镇、天台山等沿线景区串成了一条成都平原的生态旅游丝路。

邛崃分会场紧抓 EOD 试点政策机遇,遵循政治、生态、经济、文化四大逻辑策划包装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项目。博览园规划面积约 1200 亩,总投资约 4.6 亿元,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以“园 + 馆”的形式打造集游憩、研学、观光等业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博览园,构建 2024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的“生态支 点”,打造天府生态和天府文明展示地标,建成后预计年游客量 30 万人次以上。

2拷贝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鸟瞰效果图

数千植物植入六大生境

重温龙门山生态发现之旅

据了解,该博览园依托龙门山丰富的植物本底资源库,提取以珙桐、红豆杉、桫椤、伞花木、红豆树、金花茶等保护树种为主的乔木 200 余种,以太平花及杜鹃花科植物为主的灌木 100 余种。拥有在世界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植物岷江蓝雪花和有“帝王百合”之称的岷江百合为代表的特色花卉,以及白芨、重楼、三七、虎耳草、夏枯草、金钱草等药用植物 200 余种,还有观赏性极强的兰科植物和山茶科植物 1000 余种,禾本科竹亚科竹类约 200 种,共计数千种植物植入“浆果园”“孑遗园”“山茶园”“竹园”“龙门山典型植物园”等约 28 万平方米的特色园中。将构建沟谷密林生境、山地密林及疏林灌丛(草甸)生境、山地暖性竹林生境、山顶岩石生境、低山河流生境、人工生境六大生境,引领人们重温龙门山生态发现之旅,解构生物多样生境的拼图。

3拷贝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现状航拍

项目总体建设进度已达30%

室内展陈将于今年12月完工

“邛崃分会场始终坚持‘系统化、品质化、精细化’理念,以工匠之心统筹推进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30%。”周驰胜说, 其中规划展示中心已建成,具备开放运营条件;主展馆于 2022 年 11 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30%,将于今年 8 月底完成主体建设;主入口大桥已进场施工,乡村生态酒店已启动施工招标,这 2 个园区配套项目将于年内全面建成。

今年 9 月,待主展馆主体建设完成后展陈布置将立即进场,其规划室内展陈面积约 6300 平方米,目前正在开展方案设计,计划于 2023 年 12 月完工。另外,博览园室外展示区即生境打造项目,面积约28 万平方米,正在进行施工监理招标,将于今年 5月进场施工,年底前全面完成。

4拷贝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以保护和展示的姿态,将青山绿水为底的龙门山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以工匠之心

统筹做好“世园会+后世园”运营

建成后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将建立由文旅精华片区指挥部统揽、“部门 + 属地镇 + 公司”的管理运营体系,由邛崃市文旅局、平天局负责行业指导,临济镇负责做好服务保障,崃岭集团负责园区招商运营。统筹做好“世园会 + 后世园”的运营,开展生物多样性主题系列活动,构建展示、研学、转化平台,实现后世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推平乐古镇—天台山国家 5A 级景区创建。博览园的建设者和运营者虽然行业不同,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他们共同的特质,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创新进步,以工匠之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做好“世园会 + 后世园”的运营。

“活动 + 宣传”实现聚气汇流。以“专业 + 多元”方式讲好“邛崃故事”,一是链接中科院、国际竹藤组织等国内外行业专家,高质量举办生物多样性论坛、 国际竹藤大会、天府山茶花节等专业节会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会”;二是借助专业宣传平台,联合网络大 V,采用线上线下、VR 展示等方式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向世界展示龙门山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邛崃样板”。

“平台+科技”赋能营销推广。一是链接成都市、雅安市等周边区域的中小学校及相关机构,立足数字化室内外展示空间,开展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研学活动,打造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研学示范基地;二是以“资源 + 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室内 + 室外 + 大地景观”的展示方式,营造 LED 全息投影、多样生物模型自然微缩景观、标本展览等多维展示空间;三是积极推动与中科院、省林规院、四川农业大学等专业科研机构、院校共同创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探索生物多样性科学保护、价值转化的应用技术。

“景区 + 园区 + 社区”激活后世园经济。一是结合平乐古镇—天台山国家 5A 级景区创建,发挥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重要支点作用,与两大风景名胜区抱团发展并辐射川渝地区;二是坚持商业化逻辑、市场化运作理念,引入园区运营龙头企业,营建B2B、B2C 等多种商业模式,丰富完善文创市集、生态康养、研学等文旅新业态新场景,由“国有平台公司 + 专业企业”共同组建运营,探索项目建设与产业开发融合机制;三是建立园区社区互惠互助的共商共享协作机制,社区为园区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和外围环境,推动园区—社区一体发展;四是以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园区运营管理为载体,将平乐—天台山景区范围内的民俗非遗、地理标志等特色农旅生态文化产品进行整合串联,打造农旅产业新消费场景,助力文旅精华片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

带动在地居民增收致富

邛崃分会场立足龙门山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展示为切入点,努力将邛崃在地生态价值转化为可见可用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生态价值转化实现方式路径。

2024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落户成都,这对作为四大分会场之一的邛崃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邛崃市公园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细数龙门山及邛崃本底资源,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实践逻辑,借助世界园艺博览会将邛崃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向全球展现。

邛崃分会场暨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项目作为邛崃市生态价值转化理论的重要实践项目,始终秉持以下两种理念,深入挖掘龙门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展示蕴含的潜在消费需求和新经济增长点,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一体实施,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盈余和增量转化为外溢经济价值。

一是秉持“彰显文明,凸显生态文化价值”理念,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龙门山以及由其发源的岷江水系,是古蜀文明起源、兴盛并演进至天府文明的摇篮,承载千年文化之蕴。深入挖掘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历史文化,梳理龙门山具有地域典型代表意义的动植物、标志性生态系统及特色本地文化,通过标本、科普资料和模拟动植物生境的展示方式,在保护的基础上打造复合生态功能圈,实现人文彰显、自然生态再现等多重增值效益。

二是秉持“经营乡村、创造生态经济价值”理念,推动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坚持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以龙门山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展示为手段,创新创造生物多样性展示的新消费场景,大力推动文旅产品、业态、品牌全方位提升,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创新营造精品民宿、主题酒店等消费新场景,聚力变“山景”为“山居”,变“观光游”为“度假游”,着力构建龙门山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深入挖掘竹资源,创新转化林竹价值,积极筹建保护与展示为核心的竹种质资源库,同时支持林竹复合多元发展,重点打造笋用竹、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惠民产业。在优化提升区域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同时,又给市民游客带来一个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美丽新境,带动在地居民增收致富。

周驰胜表示,邛崃将以项目为牵引,紧抓举办2024 成都世园会分会场的重要机遇,努力遵循生态资源转化的实践逻辑,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一条实用可操作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