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舒适的人居环境,其基本产业链包含上游(研发端)的生物资源收集、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中游(生产端)的繁殖、栽培、管理;下游(市场端)的销售、应用、服务。链条还可以延伸到药品、食品、化妆品等精深产品的生产。
我国花卉园艺资源优势巨大,英国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亨利·威尔逊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他曾 4 次来到中国,足迹遍及西南等地,收集了 4700 种植物、65000 多份标本,将1593 份植物种子和 168 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1929年,他出版了《中国,园林的母亲》一书,向世界介绍了中国丰富多彩的花卉资源,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全球 10% 的高等植物资源。
建设花卉产业的两条路径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花卉园艺产业存在的劣势,目前我国花卉园艺市场呈现出市场需求与供应的矛盾较大的特点。一方面是需求端的急剧膨胀,尤其随着家庭园艺的兴起,14 亿多人口的需求千姿百态,市场容量很大;另一方面是前端研发的新品种跟不上。全球资本嗅到商机,国外成熟品种大量涌入国内,填补国内自主产品缺乏空白,助推外来品种进一步占据中国花卉市场,自主新品种却陷入到越来越少的负面循环。
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花卉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 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近 150 万公顷,销售额达 2200 多亿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未来的大目标将是从花卉大国到花卉产业强国。
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有两条路径——
自下而上—培育消费市场,从消费及应用端提出需求,向上(研发端)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动力机制;自上而下—以国际视野,站在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上(研发端)引领中下游产业的发展;两条途径有机耦合—国家战略、国际格局、国内与国际消费市场的相互融合,并通过花卉文化引导,以产品为载体,通过一带一路输出产品同时,输出中国花文化的自信,形成有形与无形产品协同发展格局。
推进川花品种自主创新势在必行
再看四川省的情况,四川省花卉种质资源丰富,据四川省植物库统计,在册植物种类达 1.3 万余种,仅次于云南省的 1.9 万余种,居全国第二。这其中还包括野生花卉和传统名花 5000 余种,已有部分培育驯化的本土植物品种应用,如市花芙蓉、岷江百合、杜鹃、山茶等特色产品。
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启翔教授在2021 年“中国花卉景观高峰论坛”上指出:“品种和技术创新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源泉,这是花卉强国的重要标志。”可见,品种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那么,川花新品种创新与应用现状如何呢?
就拿四川最大花卉市场,“春天花乐园”花卉市场来说,该市场拥有商家 600 余户,年交易额 20 多亿,其中乡土品种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近年来,城市花境营建热潮高涨,大量的植物品种要么是外来种,要么是老旧品种,本土新品种应用鲜有所见。
目前以盆花和鲜切花为代表,还没有相应的“国潮产品”。分析淘宝 Top3 园艺类目卖家的产品,乡土品种为 0。
面对 14 亿人的消费大国,本土自主品种的极度短缺与庞大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供需矛盾显而易见。因此,以问题为导向,抓住机遇,推进川花品种自主创新势在必行!
以应用为导向的川花品种创新思考
在庞大的消费市场端口,乡土品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在全国花卉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市场中,川花乡土品种创新将成为制胜突破口。为此,提出以下6 点思考。
践行生态文明主题,是川花新品种创新的一条指导思想。为此,创制具有高抗逆功能,如修复土壤污染、富集重金属,耐盐碱,吸收 S02、甲烷等大气污染物, 净化水体等生态修复功能花卉新品种,是川花品种创新一条思路。
在 “双碳”战略目标下,利用植物天然固定C02 能力,培育高效无机和有机固定碳功能的花卉新品种,是一种自然减碳的特殊途径。
高碳汇植物,在目前城市绿地景观提升改造中的应用空间巨大,在观赏价值保证前提下,多用高碳汇植物,提升绿地吸收、固定更多的温室气体,充分发挥植物自然减碳、捕捉碳功能,例如,四川农业大学培育的川花新品种“蓝角柱”,不仅颜值高,且具有自然永久封 CO2 的能力,它可将大气中 CO2 转化成自然条件下 10000 年才能降解的 CaCO3,无疑这一新品种在“双碳”战略下背景下,具有极其珍贵且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那些具有医养、康养保健功能花卉品种已成为园林造景应用的新宠。
四川本土野生植物园林应用中的菊科、百合科、白花丹科、鸢尾科等中有许多种类都是传统经典的中药。目前,园艺疗法、森林疗浴、景观康养被认为是大健康实践的几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叠加了药用、康养保健功能的观赏植物品种创新及应用,无疑是今后及未来人类健康人居环境营建所需品种。
我国十四五规划将“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和抓手。四川乡村坐落在高山、亚高山、中山、低山、草地、丘陵、平原之间,大江大河穿梭其间,不同的地理、海拔、气候特点孕育不同乡村的生物多样。例如,川西高原的特色花卉资源,在我省乡村中都有所体现,对川花品种创新提供了多样性资源基础。为此,高山、亚高山植物的引种驯化,地带性特色花卉新品种创新,是川花品种创新的一张独特名片。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城市绿化美化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城市新增绿量逐渐减少,未来只会是存量博弈。如公园、街道、小区等空间绿地大多是提升改造,以及城市“金角银边”空间利用及造景。在此背景下,川花新品种创新,要有的放矢,如乔木林下、林缘空间的植物选择,需要耐阴性良好的花卉;行道树下空地往往土壤瘠薄,需要耐瘠薄品种;空调外机等不利环境空间,需要耐热,耐风吹品种。总之,面对城市新增绿地减少现实,提质增效的花卉品种创新在未来城市空间应用将是一种趋势。
随着家庭园艺悄然兴起,对花卉品种要求个性化、特色化高,时代特色鲜明,对川花品种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笔者认为那些新、奇、特,有保健康养效应、耐阴性好、小型、微型、管理粗放、 能水培、吸收甲醛、杀菌等功能型盆栽、切花、绿植都是未来家庭园艺应用中的首选品种。因此,川花品种创新可针对这些育种目标提早研发。
结语
从花卉大国迈向强国,《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2022-2035》给出了必要的量化指标:“到 2035 年,主要花卉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提升到 25%”。事实是,品种创新过程漫长,消费者喜爱瞬息万变!因此,本人认为:平衡好长周期培育与短频快需求之间的“鸿沟”,以及建立“研—产—销—用—管”联盟创新机制;两件事重中之重,任重道远!
总之,我国花卉产业既有优势,又存在明显不足。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立足本土优渥生物资源优势,以市场消费为导向,将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努力缩小与国外花卉产业的“2&8 现象”差距。借 2024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成都召开契机,打造川花新名片,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这是新时代下花卉园艺人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