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末伏,暑气蒸人,神仙树南路的高新区芳草街街道运动公园内,一早一晚都十分热闹,这个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的小公园毗邻高新区网球中心,在原有网球中心的基础上经一番升级改造后,植物层次更明显了、凸显了公园特色,呈现出一片活力、特色、生态的绿色运动空间。
沿着二环高架一路向北,二环路南二段辅路王府井购物中心科华店旁,一个占地2400余平方米、可观可游可憩的城市空间几乎从早到晚都人气拉满,附近的居民喜欢在这里下棋、健身,过往的市民在这里纳凉、等车。这个被命名为锦官新城王府井小广场绿地的开敞空间内,20余种植物打造出的花境景观让步履匆匆的行人总忍不住慢下脚步。
▲科华路锦官城小游园绿地
同样在清晨和傍晚聚满了人,也是当地居民家门口“心头好”的还有成都市抚琴街道抚琴北一路街口,同样是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的“迷你运动角”,隔着护栏网就是一街的火锅、串串,打着球、闻着香......这些都是成都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让市民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福利的缩影。
▲神仙树芳草街街道社区运动角
截至2023年底,成都市共建成“金角银边”示范点位630余个。2024年,成都还将继续打造200处“金角银边”场景。到2025年,“金角银边”场景将超过1000处,要将城市“边角料”转变为市民生活中的“调味料”,让市民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长荣巷微绿地
“金角银边”如何能成为
市民家门口的生态福利?
它所带来的好处
仅仅是为人们提供活动空间吗?
“金角银边”所释放的活力
如何激发城市生活场景的发展与变化
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思考?
01
家门口的“运动场”“博物馆”
社区居民:“急难愁盼”不断得到回应
下午6点过,似火的夏日骄阳依然散发着炽热的光芒,地铁5号线科园站A1出口已门庭若市:三五成群的篮球运动爱好者、提着直播设备的主播小姐姐、拎着轮滑鞋的少年、推着婴儿车的宝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朝着丽都运动公园走去。公园里,热烈的广场舞、优雅的国标舞已经开跳,儿童活动区内的上空满是“神兽”们欢快的叫声。这个曾经在附近居民眼里是“功能单一、设施老旧、环境破败”的社区公园,如今已蜕变成主城区里小有名气的“网红公园”。
▲丽都公园
去年,在成都大源中央公园篮球场曾上演了多场高水平的篮球激烈对抗,各类花式扣篮表演,上百人围观叫好。一场场球赛让“坝坝篮球”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也用另一种视角打开成都的最酷运动。今年初,改造后的丽都运动公园篮球场上,也上演了不少现实版“灌篮高手”的场景,这让丽都运动公园也成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有点“野”的篮球运动打卡地。除了能为附近居民提供各种球类运动场地外,还首创定向越野运动进社区公园,打造全龄化参与、时尚智慧的户外运动场景,公园内的人气与以往相比大幅攀升。
打开小红书搜索“成都丽都公园”,“海岛风”“小蓝塔”“仙踪新地标”“网球成瘾者之地”等充满网感的热词多不胜数,还有部分居民晒出了公园改造前后的图片对比:不看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快看,有松鼠!”正在丽都公园里散步的社区居民魏大姐手指着健身步道旁的一棵参天小叶榕,兴奋地招呼着同行的伙伴。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只松鼠正灵巧地在树干的高处穿梭,一眨眼就消失在茂盛的枝叶之间。“打造后的公园环境是好了不少,这不仅仅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敞、优美的活动环境,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单一绿化提升到融合文化体验、休闲场景、寓教于乐为一体的精品节点打造“金角银边”的,还不止丽都公园一处。在锦官新城西区,一处主题鲜明的儿童生态友好型植物科普园及自然教育场所成为当地孩子和家长们都喜欢的“家门口的植物博物馆”。在花境景观中,当地安装了植物防水吊牌名片,手机一扫,植物的科普知识,开花日期、观赏特性等一览无遗。同时,为丰富园林景观环境,精心营造绿化氛围,植物科普园里又安装仿生萤火虫主题造型灯饰,打造特色景观亮化“生态打卡地”,丰富拓展“金角银边”内涵与价值,实现区域风貌提升。
▲科华路锦官城游园绿地
环境优美,动静结合、功能多样、还有汇聚创意、充满包容的氛围感,改善环境、运动休闲、全龄友好、科普教育、社区服务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得到了回应,这样的“金角银边”,是最能直观体验到的福利。
02
“金角银边”里的店铺、场馆
运营方:看中的是场景里的潜力
“金角银边”打造所带来的,不只是居民家门口的福利,对于城市来说,“金角银边”实现的是城市剩余空间的再生利用,它的空间布局思维,要能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合理利用位置优越的“小”空间,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上发挥了“大”作用。
对标先进城市的经验,如上海的园林绿化建设、剩余空间改造经验,主要是盘活存量空间,重塑城市形态,“见缝插针”地打造小微公园,同时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这与成都公园城市场景营城理念完全一致,为成都剩余空间利用提供良好借鉴。成都的做法是结合社区绿道“回家的路”建设以及成都剩余空间利用现状,通过多维增绿、设施美化、社区服务功能补充、在地文化植入等可模块化、定制式推广措施,打造“多、小、精”的品质空间,真正解决市民生活中的痛点和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金角银边”空间开发和建设工作,并植入与空间调性相匹配的各类复合型消费场景,实现场景价值转化。
2021年,成都印发《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三年行动方案》《成都市“中优”区域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导则》,重点将城市中的“边角余料”如何“有序”“规范”地变为“金角银边”,确立了部门牵头、市区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市公园城市局先后制定发布了《成都市公园城市“回家的路”金角银边景观建设指引(试行)》《关于“金角银边”业态场景植入涉及商业业态相关证照办理的指导意见》等多项引导性政策措施,将“金角银边”绿化空间纳入社区公园分级管理;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城市“金角银边”剩余空间更新利用。
▲芃丁花园
二环路永丰立交桥下的“芃丁花园”是成都首个集“全龄娱乐、运动休闲”为一体的 “城市花园立交桥” ,能散步、能休闲,桥下不同的区域都有自己的名字与风格,四个角落聚集着理发店、酒吧、茶馆、轻餐饮等商家。商业形态的入驻很好地解决了花园长期的治理问题,也让原本寂静的桥下多了人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有创意,环境好,场景潜力大”是商家负责人陈孝勇选择在“金角银边”中开店的原因。“在公园里开理发店,从创意上就要比一般的其他店铺要特别,而且从视觉效果上来说,也比普通的商铺、写字楼更好。顾客来消费的时候也能体会到不一样的心情。”
▲双桥子T立方篮球公园
成华区双桥子立交桥下,占地面积为1795平米的双桥子T立方篮球公园,也是“金角银边”打造取得成功的典型。与以往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建设模式不同,T立方就创新采用了“经营权有偿使用”“以用代管”等模式,引入成都文旅集团等国有资本及其他社会力量踊跃参与。通过“小更新”“微改造”,将桥下废弃空间打造成篮球主题的体育运动公园,并植入儿童体适能、运动轻食、体育装备、篮球教育培训等商业消费场景,成为城市高密度空间和公共交通枢纽的运动休闲缓冲区,也为市民提供“家门口”运动休闲消费新去处。
03
“金角银边”打造的更多思考:
场景维护、功能多元、人气聚集
利用口袋绿地,提升社区环境,拓展全民体育健身场域,打造了集体育运动、文化休闲、社区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场景、消费场景等,是成都打造“金角银边”的初衷和做法。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引发了人们对“金角银边”打造的更多思考。
武侯区丽都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张伟玲认为,一个地方无论前期打造得再好,后期的维护和服务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基层社区这一环,我们要保证绿化到位、环境到位、给居民服务到位。”在“芃丁花园”设计方负责人孙苗夫看来,“芃丁花园”主体是花园,而并非完全是商业运营体。在动线复杂的立交桥下,如何规划好空间布局以及居民进入的动线,都决定了居民能否和金角银边的公共场所、消费场所产生长久的链接,从而在参与中形成集体记忆,引发感情产生归属感,产生长效活力。在他看来,城市剩余空间的营造最重要目的还是营造社区感,只有通过多元参与机制的构建,引导公众从“旁观者”的角色转换到“参与者”,增进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才能不断地拓展“金角银边”的社会功能。
▲永丰立交桥下空间
而对于居民而言,“金角银边”最主要的作用,依然是要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锦江区成龙路街道卓锦城社区居民李雪说:“现在社区里有知识共享站,里面涵盖了阅读、交流、咖啡、休闲这些生活元素,这让我们的业余时间里有了安逸的去处。要是再有一个社区食堂就更好了,这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也比较重要,平时没时间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做饭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双桥子立交桥下空间
此外,打造共享停车场、共享充电桩、外卖员电瓶车停车点、给夜市摊贩们打造一个固定的摆摊点位等都成了人们的新需求,这都可以是“金角银边”打造的新方向。可喜的是,这些需求都得到了重视,目前已陆续在成都的各级地方进行了探索实践,公园里的社区食堂、社区里的便民停车场、网约车司机之家等新场景正不断呈现。而“关注市民需求,强化功能复合,强化多元参与,注重因地制宜,完善政策措施”,也成为“金角银边”打造工作中能不断复制、推广、实践的成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