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4月24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合作主题对我省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小锦在会上获悉,近年来,四川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探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碳金融、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等融资渠道,初步探索建立起环保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同频共振、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其中,不断推进投融资供需对接平台建设,目前已落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节能环保产业等项目268个,总金额2777亿元。
“生态环境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十三五’以来,我省共投入中省生态环境财政资金325.80亿元,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建设美丽四川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四川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彭勇介绍,还在不断推进政府银行合作平台建设。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先后与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农行四川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银行金融机构对生态环保项目在信贷规模、资金配置上给予优先安排,在利率上给予优惠,已累计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村污水治理、光伏等项目绿色信贷2224亿元。
在降低生态环境融资成本方面,据彭勇介绍,近年会同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印发生态环保项目财政融资贴息政策,对生态环保项目贷款予以贴息,并在2020—2022年连续发布3版“贴息申报指南”,累计投入3.4亿元,对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352个生态环保项目进行贴息,撬动社会资金投入2592亿元;并在2022年将EOD项目纳入财政贴息范围,成为全国首个对EOD项目进行贴息支持的省份,目前贴息资金达356.37万元,撬动EOD试点项目社会资本投资58.94亿元。
会同人行四川省分行、四川银保监局制定“百亿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计划”,推动发行绿色金融债券90亿元;积极推进EOD项目的谋划与实施,已推送14个EOD项目总投资达724.94亿元;与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农行四川省分行、工行四川省分行等8家建立和深入战略合作,预计未来三年带动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超2500亿元……此外,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还持续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深化政金企合作机制等,汇聚更多绿色金融力量,促进“绿水青山”生态价值向“金山银山”经济价值转化。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生态环保贷款贴息等财金互动政策,完善基金、直投、增信等环境投融资模式,继续深化政金合作机制,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美丽四川建设。”彭勇表示,同时持续深化与8家单位的战略合作,在加大绿色授信支持、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创新增信担保途径、强化战略投资和咨询顾问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打通政金、政企、投融资合作渠道。还将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四川省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融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